參加網聚充電的感覺真好!
有一陣子沒參加網路聚會活動,最近因緣際會下參加了兩場比較有學習味道的網聚,覺得收穫頗豐。一場是由Facebook社團「網路星期二」所舉辦的「Facebook for NPO:案例分享與諮詢」活動,另一場則是由悠識數位公司Richard所舉辦的「HP3 (網站企劃輕鬆聚第三次活動)」。兩場聚會雖然都是打著輕鬆聚的口號,但其實主辦單位都安排了很多有料的講者來分享。前者報名不用花一毛錢,後者只要出少少的場地茶水費150元(含一杯可隨意點的飲料),參加的人應該都會覺得實在是賺到了吧!這幾年陸續都有類似的網聚活動,像是已經邁入第十四屆的Punch Party,以及之前曾舉辦過幾次的HappyWeb,我覺得都和最近網路星期二或是網站企劃輕鬆聚的活動不大一樣,其中最大的差異是,在活動中主辦單位都會請每個參加聚會的人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,活動結束之前,還會再保留一點時間讓大家互動、交換一下名片。還有,講者的名單會開放幾個名額讓大家報名,不完全都是由主辦單位安排。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感覺,彷彿每個參加網聚的人都是主角,或是都有可能變成下次站在台上的人,大家的地位似乎比較平等一點。而且,因為有很短暫的自我介紹,稍微打破了一點隔閡及疏離感,知道誰是誰,也比較方便在休息時間找有興趣認識的人打聲招呼。當然,參加人數也有很大的關係。像Punch Party動輒上百人參加,要每個人一一自我介紹,那介紹完活動大概就結束了。如果網聚人數可以控制在30人以下,我覺得比較有可能做自我介紹,最理想的是最好在20人以下,可以有比較多的互動交流,人稍微多一點,不曉得為什麼,大家就變得害羞了起來,連發問都不大敢了。既然說是網聚,我覺得人還是少一點比較理想,人太多的結果,會比較像是聽一場演講或課程,雖然聽分享者的內容一樣會很有收穫,但就少了網友互相認識的機會,這是相當可惜的。以昨晚參加的網站企劃輕鬆聚來說,與會者幾乎全都是各家網路公司的網站企劃或IT、Art人員,真的是很難得有這個機會齊聚一堂,彼此交換一些心得,甚至是吐吐苦水,打聽一下同行的情報(想挖角或是跳槽也是個好機會,哈),大家不同公司的人認識了之後,未來就有機會可以異業結盟、協辦活動之類的,這可能比上了多少專業的課還有實際的幫助呢!因此,我個人的小小意見是,建議主辦單位可以縮短一點分享的時間,讓大家有多一點時間互動就更棒了。還有一個想法,或許可以把每次的主題再更限縮一些,然後邀請不同公司的企劃,針對這個主題分享不同的經驗,或許比較可以針對某個議題做更深入的討論。舉例來說,可以有某一次的主題是--請每個與會者各準備一下自己公司或企劃過的案子中,關於廣告版位和公司業務之間拔河的過程;或是某一次的主題是--請分享你曾企劃過最不成功的網站,及檢討可能的失敗原因之類的。因為大家只針對單一主題做討論,而非天馬行空的分享,會比較容易聚焦些。不論如何,最後,我還是要感謝這些網聚最勞苦功高的主辦人,讓我們只要花少許的時間和金錢,就可以有這麼多的收穫,真的是功德無量啊!我在日復一日嚴重消耗腦力的情況下,很久沒有像最近一直有充電的感覺了,這種很充實的感覺還真是好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