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大家原諒我偷懶了幾個星期,沒有繼續書寫有關羅慧夫金邊義診之旅的故事。一方面是最近工作的壓力實在很大,抽不出時間來寫;另一方面是我想給自己一點時間沈澱再繼續寫下去。請放心,這段深刻的回憶還在我的腦海裡,不會輕易就忘記的。請慢慢拭目以待吧!
我覺得一趟旅行是否愉快,絕大部份的時候不是取決定旅行的內容,而是取決於旅行的伴侶。相同的地點,和不同的人一起去旅遊,你一定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,所以,千萬不要只是為了找個伴就冒然和不認識的人一起上路,如果個性不合的話,你整趟旅程一定會痛不欲生、悔不當初,還不如自己一個人旅行來得自由自在。
相反地,如果一起出遊的夥伴都是同質性很高,又能互相體諒的朋友,那這趟旅程多半就不會有多大的問題了,旅遊的景點反而變成次要的,能和同行的朋友放鬆心情開心地談天說笑,不論景點美醜,都還是可以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。
這次參加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義診團,就是一個很棒的團體。當然,義診的過程很令人印象深刻,但是,真正讓義診之旅發光發熱的,我覺得其實是這些一起同行熱情、開朗的團員們。
先從室友小眼睛先生談起吧。他是一個給我相當大反差印象的特殊人物,實在很值得另外用一篇文章來描寫他,不過,先在這裡大概描述我的感受一下好了。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時,不暪各位說,我心裡覺得他還真是一個怪咖啊,不修邊幅的外表,拿著一本大大的記事本,問出一些奇怪的問題,怎麼樣也很難和我心中那個有著細膩文筆的小眼睛先生結合在一起。
不過,愈和他相處、愈和他交談,你會發現他其實是個很好相處的有趣的人。幾乎什麼話題他都能談,他很愛聊天,也很愛追根究抵的問一些問題,因為他很愛問問題,所以他也是個很好的傾聽者,和他在一起,大概都有聊不完的話題。如果你是一個怕寂寞的旅行者,找他一起出遊就對了,他永遠不會讓氣氛冷場,是個很能炒熱氣氛的有趣人物。
義診的這幾天,我們幾乎是寸步不離,坐車時他會靜靜地聽自己的音樂,參與義診或訪談時他就變得很積極,不斷在筆記本上寫一些記錄(我一直很好奇他究竟在寫些什麼),晚上吃飯、聊天時他大口喝酒、大口吃菜,和大夥都打成一片,等到其他團員都陸續回房,躺在床上,他還能繼續和我聊一些有的沒的話題。感覺起來,他完全是個動靜皆宜的人物,透過聊天的過程,我們更加瞭解彼此,也激發了很多有趣的想法。最令我佩服的是,他沒有使用錄音或什麼特殊的記錄工具,單純是靠筆記本和腦袋,回來之後發表的每篇文章,卻都刻畫的相當生動和細膩,果然不虧是專職的小說家,對事物的觀察力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呢!
如果把小眼睛和這次義診的靈魂人物Barts擺在一起,我想他們大概可以連續聊個十天十夜都沒有問題,因為他們都是屬於相當擅長(也很愛)說話的人。Barts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國際事物處的副主任,這次部落客義診活動是由他發想的,也是他主動來找到我和小眼睛。他是一個相當熱忱又富有經驗的年輕人,這幾年來,參與了許多次羅慧夫在亞洲各地的義診工作,說句實話,光看他寫過的文章,就比我們都豐富百倍以上,只是或許認識他部落格的人還沒那麼多而已。
Barts是加入羅慧夫之後,才開始正式接觸義診的工作,他本身學的是社工,並不是醫療領域,但現在所有義診的醫療器材都是靠他來準備的,他對手術開刀的過程更是瞭如指掌,簡直不遜於專業的醫護人員,說他是現在羅慧夫義診的最核心角色,真的一點也不為過。在社工的領域裡,像他這樣年輕、有想法、有經驗,又有夢想的男生真的不是太多,更不用說還要投身在海外援助的工作了。TOPS(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)裡頭有幾個這樣熱血沸騰的人,不過在整個社工領域裡頭,這種不論薪水高低,願意默默付出時間和生命的人還真的算是鳳毛翎角,值得好好的鼓勵和珍惜呢。
義診過程中,Barts更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溝通橋樑,他不時地告訴我和小眼睛這兩個菜鳥一切需要注意的事項,也替我們詳細解釋手術的過程、基金會方案執行的過程等等,還要準備大夥的餐點、房間分配、行程安排,每次看到他比大家早起、比大家晚睡,忙進忙出的,真的是相當辛苦。其實,以往我自己幾次擔任領隊帶團出國做義工時,扮演的就是Barts這次的角色,所以深知其中的甘苦。這次難得我不用在煩惱很多雜事,可以專心的觀察記錄,覺得還真是幸福啊!
這次的義診很特別,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除了派出最有經驗的Barts之外,還有一個最早的活動發起人–執行長王金英王姊。據說,六、七年前第一次就是由她親自來柬埔寨這裡和台商討論義診的可行性。當時台灣到海外服務的風氣還不普遍(即使到今日也還是不怎麼盛行),她有這個遠見和胸襟,首創到海外義診的善舉,實在相當難得。更難得的是,她以一個執行長之尊,並不是只坐在冷氣房指揮政策,在這幾年裡,她也經常親身參與義診的工作,在第一線瞭解義診的狀況,隨時檢討成效。
原本我還有點小擔心,王姊身為一個執行長,會不會很有架子、很難相處?或是處處講究規矩,讓同行的人相當拘束?沒想到一起旅行之後,才發現這層顧慮完全就是多餘的,她不但是個親切的長者,也是個很能和大家打成一片,不拘小節的好夥伴。每天和我們一起吃飯,晚上和大家一起喝酒聊天,下鄉訪視個案時,不論路程再遙遠、再巔簸、溫度再高,也從來沒有聽過她一句怨言,也因為她契而不捨的態度,才讓我們成功的追蹤到失聯多年的個案,真是相當的令人欽佩。
一起同行的還有很有個性的王志誠導演、攝影師杜杜,及幾位勞苦功高的醫護人員,今天限於篇幅,下回再和大家說說他們有趣的故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