採訪撰稿 范 婷
攝影剪輯 宋和祥
第七輯 垂死之家志工 把握當下灑大愛
日本志工Hide在垂死之家服務半年了,每天負責洗衣服、曬衣服、洗碗這些工作,也因為有他在一旁示範,所以新進的志工通常也能很快進入狀況。採訪過程中 Hide告訴我們的記者,他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,所以他要把握當下,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
輕輕吟唱祈禱歌,但願今天的生活一切順心,垂死之家的每一天都在祝福中開始;當大部分的志工都在為病人服務的時候,垂死之家的後場,總有個身形瘦小、手腳俐落的志工,一會兒出現在一樓的洗碗區,一會兒又出現在二樓屋頂,他是來自日本的Hide桑,來到垂死之家服務已經有半年了。
和他一起做事可得照規矩來,馬虎不得,為了讓工作順利完成,Hide桑也總是不厭其煩的將洗碗、洗衣、曬衣的工作流程,告訴每個第一天來報到的志工。
對病人來說,每件事情都很重要,但是要把事情做對,也得要有對的方法,就連曬衣服這看似簡單的事情也不例外;衣服一洗好,立刻會有志工把衣服拿去晒,垂死之家的屋頂就是曬衣場,一條條的鐵絲網,垂吊著一件件大床單;滾燙的石棉瓦屋頂,衣服、褲子以大字型的姿態各就各位,一排排躺好,熾熱的陽光讓水氣向快速天空蒸發。
熱奶茶配上白吐司和餅乾,十點半的休息時間,志工們放輕鬆,喘口氣,問起Hide桑為什麼要來印度,他笑說,年紀大了,不知道未來會如何,所以把握當下最實在。
加爾各答的八月天,大雨經常來得出其不意,不等Hide桑下指令,志工們放下手中的點心,趕緊將剛曬好的衣服床單全給收下來,當然,垂死之家裡沒有烘乾機,但是在Hide桑的帶領下,所有的衣服不一會兒,全都高高掛在挑高的一樓天花板上了。
Hide桑總是以身作則,搶在最前、做到最後,而這似乎也就是他的人生哲學。離開家已經半年了,問他什麼時候要回家,他笑著說,下一站是非洲,再下一站是歐洲,之後要去衣索匹亞。
2008年 Hide桑才會回到日本,不論他要去哪裡,我總相信,垂死之家是他人生旅程的中繼站,他會再回來,領著志工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。
第八輯 護士發揮能量 垂死之家體驗感動
大愛記者范婷、宋和祥花了一星期的時間,在印度垂死之家進行採訪。採訪過程當中,還遇見一位來自台灣的護士林淑惠,林淑惠一個人到垂死之家做志工,採訪過程中她告訴我們的記者,志工這份工作會越做越有能量。接下來在國合會的引介下,她打算到印度北方的大吉嶺,做一年的護理志工。
大雨下得狂又急,大街上,人們從容的走著,對下大雨這件事,似乎早已經習以為常。每年六月到九月的雨季,才是印度人必須承受的輪迴,但環境再怎麼惡劣,日子還是得照樣過。
一早八點,準備開工,我搬頭、一個印度阿姨抬腳,我們合力將奶奶抬去浴室;就在我手忙腳亂的時候,突然聽見有個陌生的聲音,是道地的中文,她是淑惠,一個台灣護士。她和我一起幫奶奶洗澡,完成了今天的第一個工作。
淑惠來到垂死之家已經一星期了,她工作的樣子很認真。過簡單的生活、體會簡單的快樂,在垂死之家,什麼都變得簡單了。
離開家,淑惠來到印度,她選擇先到垂死之家服務;而下一站,她要去印度北方的大吉嶺,繼續她一年志工服務生活。在異鄉巧遇來自故鄉的朋友,格外親切,不一會兒,我們各自回到工作崗位,我試著用各種方式讓奶奶們能感覺舒服一些。
十二號床的女士是個美麗的印度女子,上次看見她的時候,她笑著和我分享她的午餐,可是今天她似乎心情並不好,拉著我坐在她身邊;雖然沒有可以溝通的語言,但我想我們之間,此時此刻應該是零距離吧!希望她能感覺到,一種簡單的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