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不下來的京都絮語
有些人寫部落格,是在記述每天發生的大小事;有些人寫部落格,是在記錄所有吃過的美食、走過的風景;然而,也有一些人寫部落格,卻是透過書寫去挖掘過往的生命軌跡,讓陰影或傷口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,與相同經歷的網友一同扶持,撫平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。本周,我們訪問到的這位京都子,她就在部落格中坦露了自己家暴的經歷,也因此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迴響,甚至最後當起了現代婦女基金會家暴天使活動的代言人!然而,她卻謙虛地覺得,其實網友的所有留言迴響,都比她更加勇敢、動人,是這些真心善良的網友給她力量,她才能持續努力地書寫至今。
京都子:
其實剛開始寫部落格,很單純只是想記錄在京都的點點滴滴。我是很晚才喜歡上京都的,到了快四十歲左右。這個離台灣這麼近的地方,卻讓我感到像是第二家鄉,這是一個很美的地方,於是,我開始想要記錄這個地方的人、事、物,部落格就這麼從京都開始了。
很多人說自己有前世記憶,我到京都都不會特別想去那些遊客的景點,只要站在京都的街頭,就會有一種特殊的熟悉感。我喜歡深入各個角落,然後無所事事,像個遊民一樣在街頭閒晃,但在那裡總是可以給我很多的念頭,就像「在空中有無所不在的插頭,一插進去,電流就通了」。
我會在很晚的時候,待在京都的街頭,聽聽那裡的聲音,一直到十一點多,真正體會到為什麼這是「百鬼夜行」的都市,那裡有一種很特別的味道。例如每年六、七月梅雨季,觀光客都會覺得很討厭,為什麼又下雨了?但是我卻佷享受那種過程,騎著單車,雨來了我就在別人家的屋簷下等雨停,雖然耽誤了行程,但會看到芙蓉花掉在水面上,就像是一朵朵在水上跳著芭蕾舞,這是平常天氣好時,我完全不會注意到的風景。京都給我的感覺,就是任何時候去都很好,雨天、晴天、夏天、冬天各有不同的味道,真是無處不風景。
因為我本身比較有跨文化的背景,先生是德國人,我也走過世界各國很多地方,如果可以在我的文章中看到不同文化的觀察比較,要感謝的是很多在我眼前展現他們生命故事的人,因為他們很善良的在我面前呈現自己的故事,我才有這個機會去瞭解。我其實只是一個下筆的人,書寫者不過是一個通道而已,把外面看到的,透過一個中空的角色把它記錄下來。
在我的部落格上,有非常多人會留言,他們常常說看了文章會感動,或是有Touch到他們心裡的某一個部份,我在回覆留言時,都會告訴他們,所有他們感受到一些美好的感覺,都是來自於他們自身的美好經驗,我其實很卑微,只是一個記錄者而已,把詮釋權全都交給我的讀者們。我成立了這個部落格,最感謝的其實是那些留言的人,他們的留言經常都比我文章寫的還好,像我有時會回訪那些來留言的人,會發現他們其實在自己的部落格書寫的並不多,卻反而在我這裡留言一篇又一篇。所以我也經常說,寫部落格最大的動力,其實是來自於這些善意的網友們。
想瞭解更多關於京都子的故事?想知道她每天為什麼可以花八個小時以上耕耘部落格,比正職工作還賣力?她又是從那裡去發掘出那麼多有意思的故事?你可以聽聽今天的訪問。
(由於越洋連線,網路不大穩,聲音時大時小,有些時候可能聽不太清楚京都子的回覆內容,在此向大家致上最深的歉意!)
與京都的賣身契: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news/lovekyoto/
京都,念頭的底景: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news/lovekyoto1/